家庭支持水平与幼儿入学准备的水平、自信心的高低、幸福乐观的程度密切相关。家长需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完成“自我教育”,克服急功近利的教育 价值观,回归家庭教育的本真,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操作、创造和表达的机会,注重引导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和成长。
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支持是指父母(或照料者)对子女成长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情感和信息等方面的帮助、指导。近年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 前教育,资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今年7月,为了了解家庭对学前儿童的支持状况,为改善家庭支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 的3个城市对745名大班儿童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家庭支持中存在明显的不适宜性,有些突出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家庭的支持情况需要改善
建立更亲密的家庭支持关系
调查发现,家庭支持与儿童入学准备的水平、自信心的高低、幸福乐观的程度密切相关。整体而言,家庭支持水平越高,儿童的发展越好。家庭支持水平 高的家长在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能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支持,能够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既能为儿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丰富适宜的物质条件、文化环境,也能 使家庭成员间保持相互尊重、亲密融洽的关系。得到这样的家庭支持,孩子更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 展,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体验到更多的尊重、快乐和幸福,能培养乐观和自信等积极情感,具备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支持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亲密型、疏远型和若即若离型,不同类型的家庭支持差异很大, 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类型对儿童的支持更加适宜,有的类型则不然。研究还发现,家庭支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向和不平衡,需要高度重视和改 善。但值得欣慰的是,家长对男女儿童的支持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城乡家长中普遍树立。
三种典型的家庭支持类型中,亲密型的家长具有较高的家庭支持水平,他们能为儿童身心发展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儿童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善于 鼓励和支持儿童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儿童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这类家长约占48.7%。疏远型的家长不能或不愿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儿 童读物,也不会与儿童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往往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儿童,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儿童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这类家长约占 10.6%。若即若离型的家长既难以像亲密型家庭那样父母之间坦荡真诚、家庭气氛民主活跃、教育资源丰富,也不会像疏远型家庭那样父母关系冷淡、家庭气氛 冷漠、教育资源匮乏,这类家庭约占40.7%。疏远型和若即若离型的家长共占到了51.3%的比例,可以说,超过半数的家庭支持需要改进。
缺乏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导致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家长首先要完成“自我教育”
调查发现,儿童家庭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但家庭间差异明显。家庭支持的满分为5分,所有家庭的平均得分为4.4分,总体来看家庭支持状况良好。但 是不同家庭的支持水平有明显差异。例如,有10%的家庭得分最高,平均分为4.9分;有10%家庭得分最低,平均分只有3.6分,差异非常大。在调查中我 们也发现,虽然大部分家长能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但是也有许多家长缺乏对儿童的了解和科学育儿的知识,出现了很 多“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当然对儿童不管不顾甚至放任自流的状况也不少;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由年迈的祖辈照顾孩子的情 况很多,甚至出现了由正在上中小学的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状况一般也较差。
家长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所接受的教育、社会上的流行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这导致了一定的盲目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家庭支持的质量,给家长提供学 习和进步的机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进步。广大家庭尤其是超过半数的疏远型和若即若离型家庭的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 加与孩子相处和共同活动的时间,以平等、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体会到亲情与亲密感,体会到爱护、支持和鼓励。学会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 孩子,从而有效地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
城市家长在语言、健康等各领域支持状况均好于农村家长
强化对农村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调查发现,家庭支持的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好于农村。城市家长的教育理念比农村家长先进,也更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城市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总体高于 农村家长,更有能力给予儿童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城市家长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普遍好于农村家长,因此能够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图书及更加丰富的家 庭文化环境和氛围。总之,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具有更高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因此能够给予儿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鉴于当前农村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支持不力的状况,要通过积极的乡村社会宣传、依托幼儿园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和促进家长间的交流和互助等多种方式,提升广大农村家长对自身教育作用的认识,提高其保育和教育的水平。
家庭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人的心理与言行都与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接触最早且影响时间最长的重要支持环 境,对儿童的生理发育、认知发展和人格成长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更多关注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支持,通过社区和幼儿园给予家长更多的有针 对性、有效的指导,全面提高家庭支持的适宜性和水平,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家长关心孩子健康,但缺少给孩子提供操作、创造和表达的机会
提供孩子体验和表达的机会
调查发现,家长对儿童不同领域的发展均有关注,但支持有偏向。调查发现,家长对儿童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发展领域支持都比较高,平均得分在4.1-4.6分之间。从每一个具体题目来看,家长最关注即得分最高的题目包括:鼓励孩子做洗手洗脸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和饮食习惯;结合生活实际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书写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等,由此可见得分最高的题目主要集中在健康领域。得分最低的题目包括:用 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在物体与几何体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丰富的资料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和创造;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孩子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创造条件让 孩子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经常和孩子一起唱歌、表演、绘画等。可见,家长关心和支持孩子的健康,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操作和探索、模仿 和创造、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太少,而这些恰恰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
家长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家长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儿 童学习与发展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对儿童健康领域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而且也 要注重对其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发展的支持和指导,促使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引导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进行学习;还要充分创 造条件和机会,让儿童在自然与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