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作者:时间:2024-03-22来源: 点击: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乐于学习和活动。

智力水平与同龄孩子差异不大;自然参与学习及活动;有正常的学习能力和表现;体脑协调。

2.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人际环境,在人群中不感到难受;与家庭成员有密切、和谐的关系,与父母沟通良好;

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能与教师及其他成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3.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

主流情绪是乐观、积极不良情绪容易转换和消解,能积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没有不良情绪的极端作用和持续影响。

4.行为正常,个性协调。

心理与行为表现与其年龄特点基本吻合,对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有一定的觉知,易于接受成人的教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5.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新环境充满好奇,能使自己的行为与环境基本协调,在陌生的环境下会有不安感疏离感,但没有极端行为和情绪表现,能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注重儿童整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核心内容。

2.家庭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环境,注重“家园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持续性、潜在性,不能只注重短期效果.

三、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1.脾气发作。

表现:易激惹、滥发脾气、情绪表达剧烈、持续时间长

应对策略:忽略、冷淡,延迟关注,鼓励其正性情绪表达,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2.胆小退缩。

表现:表情紧张、呆板;被动、退缩;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不爱表现等。

应对策略:积累成就感,赋予责任,系统脱敏,心理暗示,榜样的影响与鼓励

3.说谎。

主要表现:为逃避惩罚而说谎,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说谎,想象谎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谎)

应对策略:明了道理,检查成人对儿童管教方式的偏差,验证谎言,适当的惩罚,降低知情的范围。

4.偷拿他人物品。

主要表现:将他人或他处的物品占为己有,明知不是自己的东西,却不愿归还。

解决措施:不要轻易定义为“偷”,了解原因,鼓励其及时归还,代币制法。

5.攻击行为与破坏行为。

主要表现:敌视、伤害他人,破坏物品,情绪易激惹。

应对策略:父母对孩子多一些情感上的抚慰,减少或消除对其行为的关注,避免惩罚过平频,模仿学习,及时鼓励其积极行为,减少产生冲突的环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