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者:时间:2023-05-11来源: 点击:

行为习惯是人的文化修养、品德素质的体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探讨,进一步推动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开展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一、创设良好环境,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

幼儿的行为习惯不能只依靠说教、威逼、知识的灌输,也不能只依靠一两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还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幼儿学习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包括室内物质环境和外部物质环境,而精神环境则包括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中还包括良好的班风和幼儿园良好的园风建设。在环境创设上,幼儿教师要营造一个充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同时要注意幼儿的主体性。

二、实施开放式教育,进行家园合作

幼儿园可在实施开放式教育、建立家长服务中心、开展家园合作等方面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欢迎家长随时到访,并邀请他们参加幼儿园的课程评估,协助幼儿教师讲授。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家长会。比如,座谈、班级家长会等。幼儿园还要定期搜集父母在育儿中遇到的困难,向父母进行有针对性、有步骤、系统化的训练,解答父母的疑惑,使家庭关系更加紧密,提高父母的育儿能力,从而为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普遍缺少认知能力,他们会模仿老师、父母等亲近的人。因此,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求父母的帮助,并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家庭共育体系。首先,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和父母进行双向交流,父母可以分享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养育经验,幼儿教师也可以传授经验帮助父母正确对待孩子,防止孩子因过分依赖而不能融入社会。其次,可让父母随时通过互联网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如何在家中规范孩子的行为,使幼儿园和父母的教育相结合。最后,幼儿教师和父母都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地使用充满爱意的语言,并配合生动的表情,使孩子在快乐的交流中自觉模仿父母的动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父母和老师的言行举止中,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比如,在家里要孝顺长辈,在幼儿园里要尊重老师,要讲礼貌。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和父母不能只讲道理,要做好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提高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责任感

在物质条件日趋成熟的今天,由于社会的功利主义和部分父母的重智轻德,导致了幼儿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如恃强凌弱、缺乏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等。有些孩子已经学会了口无遮拦,见到什么就说什么,这种坏习惯虽然有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幼儿教师也有责任去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师不能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归咎于父母,而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责任感,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多与家长沟通,努力形成平等、通力合作的良好家园关系,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并且持之以恒。

四、积极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会排斥说教法,但是受限于小班幼儿的智力发育程度,幼儿教师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展开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比如,做游戏、发挥榜样的作用等会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因此,与中小学生相比,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幼儿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组织幼儿积极参与,运用角色扮演法、情景剧表演法等,使幼儿将文明行为认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使幼儿在正确的指导下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幼儿思想观念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性格特征,努力为其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下有效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高素质孩子培养

下一篇:五月温馨提示

关闭